close
708AD,日本首次鑄幣「和同開玨」。

710AD,遷都平城京,至遷都平安京為止八十餘年為奈良時代。平城京仿長安,以朱雀大道分左、右京。
奈良時代本州、四國、九州、佐渡、隱岐、對馬、九州南面的西南群島皆置於朝廷控制之下。

奈良末期,農民因負擔太重大量逃亡,口分田荒廢,加上人口增加田地不夠分,朝廷陸續頒布「三世一身法」「墾田永世私財法」等,鼓勵開墾,符合條件的話可以視為私有田,或是子孫三代、甚至永遠都可以私有的田。土地因此得以私有,財力、農耕技術高的貴族、寺院得以大量佔有新開發的田地,並吸收逃亡的農民為其耕作,班田收授法被打破,土地不再完全公有,莊園制度產生

藤原不比等女兒光明子成為聖武天皇中宮,藤原氏勢力擴大。聖武天皇讓位給孝謙天皇,藤原仲麿(後賜名惠姜押勝)受光明皇太后寵,與孝謙寵信的僧道鏡對立,不過因道鏡意圖自立為天皇被政界排擠流放。稱德(孝謙)天皇死後,藤原氏迎天智天皇孫光仁天皇,譜系回到天智一脈,藤原氏勢力更大。

天平文化

雖然社會動亂,但聖武天皇天平年間,律令發達、中央富有、大量吸收盛唐文化,稱天平文化。

天平文化代表文學是和歌,著名歌人包括山上憶良、山部赤人、大伴家持。「萬葉集」收錄4500首和歌;「懷風藻」收錄天智天皇以來的漢詩。

奈良時代的教育是貴族教育,未及平民。此時的貴族教育包括漢詩、漢文、儒家思想等,漢文化被視為修養

712AD,「古事記」完成,以漢字的音與訓並用的「萬葉假名」書寫。720AD,「日本書紀」完成,編年體形式,漢文書寫。與「繼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並稱「六國史」。另有各地的「風土記」。

奈良時代遣唐使、留學生、學問僧正好遇上盛唐時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例如日人阿倍仲麿與中國高僧鑒真,當時航海技術不成熟,此類航行冒著遇暴風船難的極大風險。

因社會動亂,741AD,聖武天皇頒「建立國分寺詔」,全國建國分寺,又於奈良建造盧舍那大佛(奈良大佛),於其後孝謙天皇任內開眼。這是統治階級意圖把佛教做為鎮護國家、思想信念的指標,因此佛教發達,形成南都六宗(法相、三論、俱舍、成實、華嚴、律),其中律宗為鑒真所創。

受佛教思想影響,光明皇后設悲田院,為救濟貧民機構;施藥院,為貧民醫療機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