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風文化

907AD,唐亡,遣唐使終止、日本藉著消化與創新有了自己的特有「國風文化」(藤原文化)。
文字從奈良時代音訓並用的萬葉假名,演變為九世紀開始漢字草書簡化的平假名與漢字字形一部分的片假名。用假名書寫使日本語容易表達,因此出現了由紀貫之所編的敕撰「古今和歌集」中那些纖細精巧的古今調,及「伊勢物語」(傳為在原業平所作)、「竹取物語」。

清少納言描寫宮廷生活的「枕草子」及紫式部描寫奢華貴族的「源氏物語」皆為傑出文學作品,也突顯當時宮廷中的婦女有著蠻高的文學修養。

平安時代初期佛教另有天台、真言宗,與南都六宗形成新舊佛教之爭,後來成為絕對優勢。最澄於比叡山延曆寺開設天台宗,主修法華經;空海於高野山金剛峰寺與京都教王護國寺推展真言宗,具密教內涵。

佛教與日本本土的神道融合,就是所謂的「神佛融合」。另崇拜靈山、以山中為靈場的山岳信仰,與天台、真言結合,產生修驗道。神佛合一說進一步發展為「本地垂跡說」,即佛在日本以神的型態出現,例如天照大神即為大日如來。佛教寺院也有神道的存在,直到明治時期神佛分離為止。

淨土教興起,主張簡單信仰阿彌陀佛,來世便可生活於極樂淨土,因教理簡單普及於貴族及一般大眾。佛教的「末法之世」助長淨土教,即佛祖死後兩千年佛教滅亡,時間上正好於當時日本政治混亂、社會天災人禍不斷契合,因此人們尋求來世人生。另一方面,朝廷公事因多循前例辦理,變成例行公事,官宦地位由門第決定,這些對貴族來說是宿命;外戚的地位是否穩固又是看天皇是不是自己外孫,這是偶然,這些不能由自己決定的事,都成為寄託於來生的因素

相信天災、瘟疫是怨魂作祟的說法興起,開始祭祀死去之人,例如祭祀菅原道真的北野神社。人死後開始被當神來拜。各種不安定的現象讓人心浮動,迷信說法就容易產生,來自中國的陰陽道也大行其道。

空海建立日本第一個平民學校「綜藝種智院」。

平安初期雕刻與繪畫等受密教影響。另有漆器上以金粉作畫的「蒔繪」

書法的「三筆」為嵯峨天皇、空海、橘逸勢。而後書法以優美線條的和樣取代唐樣,著名的「三跡」為小野道風、藤原佐理、藤原行成。

建築方面貴族居住的「寢殿造」,隔扇、屏風皆為日本風物題材,柔軟線條的大和繪取代唐繪,帶著濃厚日本風。藤原賴通建平等院鳳凰堂,以阿彌陀堂為中心,是這時期的代表建築。

貴族男子正式服裝為束帶,女子為十二單,平時則簡化造型為直衣、掛。平民與武士穿水干。這些服裝皆從中式風格轉為日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