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貿易

德川家康鼓勵對外貿易。1600AD荷蘭商船尼弗德號漂流到九州,這是荷蘭人來到日本的開始,船上航海士等人被家康請為外交與貿易顧問,其中一位就是後來有了日本名字的三浦按針荷蘭與英國分別於1609AD及1613AD獲得硃印狀,兩國在平戶設立商館。1609AD西班牙駐呂宋前總督回墨西哥時,船漂到上總(千葉縣),家康派船送他回國,隨行有京都商人田中勝介,這是日本人首次橫渡太平洋到美洲。伊達政宗曾派家臣支倉常長經由墨西哥到達歐洲,晉見當時西班牙國王跟羅馬教皇,但其通商目的沒有達成。葡萄牙人從澳門運送生絲到日本獲得暴利,幕府於1604AD設立「絲割符制度」,由京都、大坂、堺、長崎、江戶等「五所商人」成立「絲割符仲間」,壟斷生絲買賣。

家康積極向東南亞諸國擴展貿易,發給日本商船「硃印狀」證明不是海盜,稱為「御硃印船」,他們進口生絲、絲織品、砂糖、鹿皮、鯊魚皮,出口項目則為貴金屬(日本當時是全世界貴金屬出口大國,銀產量佔全球三分之一)。商人包括島津、松浦、有馬等大名及京都末次、角倉、茶屋等商人。

侵朝戰爭後,家康透過對馬的宗氏與朝鮮和好,朝鮮與宗氏也簽署己酉條約,宗氏每年可向朝鮮派出20艘貿易船。薩摩島津氏則將琉球置於控制之下,但維持獨立,讓琉球得以跟明朝貿易,讓島津間接獲利。至於與明朝的關係,因為明朝鎖國一直未恢復。

外交

幕藩體制完備後,幕府開始鎖國,原因有二:對天主教的警戒,及對外貿易讓各大名擁有實力。

如同戰國時代的一向宗,透過宗教將農民組織起來,成為封建大名的心腹大患,天主教來日本傳教,其信徒也被團結起來,因此幕府於1612AD發出禁教令,之後把許多不肯改教的人民殺死、驅逐國外,甚至把天主教大名高山重友(右近)驅逐到馬尼拉。

過去的貿易行為包括各大名,這讓大名有機會積蓄財富,幕府認為這會威脅到政權的穩定。幕府自1616AD起逐步縮減對外貿易的港口、可貿易的國家、本國可進行貿易的單位,到1641AD把荷蘭商館遷到長崎出島,嚴密監視,鎖國完成。此時只有荷蘭一國可與日本貿易,他們帶來中國的生絲、絲與棉製品及藥品、鐘錶、砂糖、書籍及歐洲文物,尤其後者成為後來日本十八世紀以後(荷)蘭學興起的原因。

對天主教的壓迫,引發1637AD的島原之亂。島原城主松倉氏剝削農民、鎮壓天主教徒,引起農民擁戴少年天草四郎時貞為總大將,也吸引了九州地區被幕府改易的浪士。他們一度打敗幕府軍,但因戰略錯誤最後失敗。鎖國確實有助於封建統治的穩定,但也讓日本大幅落後於全球發展的平均水平。

十七世紀中葉明朝為清朝取而代之,清朝與日本並沒有正式往來,惟中國貿易船來日本的情形仍踴躍,帶來砂糖、香木、獸角、獸皮等,故幕府也限制中國船每年70艘,居住地僅限唐人屋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