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

豐臣秀吉死後,豐臣政權立即陷入危機,因為嗣子秀賴僅5歲,無法承接父親的豐功偉蹟及帶來的聲望,無法妥善收拾侵朝戰爭的後事,也因此無法有效壓制諸大名。另一個原因是世代相傳的家臣團(譜代家臣)是當時封建政權穩固的基礎,但秀吉是農民之子,僅他一代就成為天下霸主,他沒有譜代家臣。第三個原因是五大老、五奉行制不是穩固的統治機關,比起前兩個幕府統治能力大為不足。

當時豐臣氏直屬的家臣內部有文治派與武斷派的尖銳對立,前者以石田三成為代表,後者為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在關東擁有240萬石的德川家康趁勢步步進逼,引起石田三成不滿,雙方終於在1600AD,因上杉氏家臣直江兼續的一封「直江狀」引起家康不滿,準備率各大名討伐時,三成糾結的西軍開始進攻家康在京都的根據地伏見城,家康因此回頭,東西軍在美濃展開「關原之戰」。關原之戰因小早川秀秋等人陣前叛變,東軍勝利,西軍首謀等判死,家康也藉機大幅調動各大名的領地以鞏固自己的統治權。

1603AD,朝廷任命家康為征夷大將軍,開設江戶幕府。此時豐臣氏仍存在,全國大名並非全臣服幕府。1605AD家康退隱,封大御所,秀忠為二代將軍1614AD藉方廣寺鐘銘事件開戰,經由該年的「大坂冬之陣」與隔年的「大坂夏之陣」,終於消滅了豐臣氏。之後幕府頒佈約束大名的「武家諸法度」與約束朝廷公家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

江戶幕府

幕府對全國的控制至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期完備。幕府實權首長是將軍;最高官職為「大老」,但不常設;「老中」數名實際管理幕政;「若年寄」承老中之命;其下是「寺社奉行」管理全國寺院神社及相關訴訟、「町奉行」管理江戶行政、警察與司法、「勘定奉行」管財政,此三奉行每個各有兩人擔任。

地方機構中,「京都所司代」負責對朝廷的連絡與監視,及對西國諸大名的監視;幕府直轄京都、大坂、長崎等地,於前兩者設町奉行,後者等地設遠國奉行,其餘地方由勘定奉行掌管,在各地設郡代或代官。重要問題由三奉行組成的評定所決定。由於重要城市、礦山、貿易港皆為幕府直轄,加上直轄地「天領」初期就有200萬石(五代將軍綱吉時代已達400萬石),故幕府初期實力雄厚。

獲封一萬石以上者為大名。大名分親藩、譜代與外樣。親藩包括水戶德川、尾張德川、紀伊德川,稱「御三家」,為家康三個兒子的領地;其他德川宗親則賜姓松平。譜代大名為德川氏家臣,例如井伊、酒井、堀田等,他們出任幕府的大老、老中、若年寄等職。外樣大名則為其他跟德川家沒有關係的大名,對幕政也沒有發言權。大名起初不到200人,江戶中期後約260至270人,稱三百諸侯。

幕府與大名的關係稱為「幕藩體制」,管制內容包括「一國一城令」,大名只有自己住所才能建城,其餘城全拆掉;大名婚姻必須幕府核准,以防串連;「參勤交代」規定大名正室與嗣子需在江戶為人質,大名本人以一年為期間,輪流住在江戶與自己領地(關東地區為半年)藉著往來交通費用與江戶生活費耗盡大名的財產,不過這個制度也相對促進江戶的經濟與交通,及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

大名的統治機構稱「」。大名在幕府監控下,在藩內還是擁有相當主權,此情形某種程度類似聯邦制國家的地方政府。江戶初期各大名還會將領地分封給家臣,但到後來漸漸都以「給米」制度取代,家臣行政官吏化。

將軍直屬、俸祿不足一萬石的稱為「旗本」及「御家人」。旗本可以謁見將軍,大部份人可獲賜領地,後者見不到將軍,只能領俸米。他們出任勘定奉行、町奉行、遠國奉行、各地代官等職。他們都住江戶,戰時按照俸祿多寡率軍參戰,可動員到數萬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