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朝戰爭

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後,為獎勵對外貿易,因此禁止倭寇行為發給長崎、京都、堺等地商人出海貿易的證明書「硃印狀」,證明其商人身份。

出兵九州時,發現長崎變成耶穌會領地,以及葡萄牙人把日本人當奴隸輸出,因此採取禁止天主教的政策,但因為希望跟各國貿易的關係,禁教並不徹底。

秀吉要求朝鮮朝貢,遭到拒絕,因此1592AD(文祿元年)以九州名護屋城為基地,發兵十五萬入侵朝鮮,是為文祿之役。日軍一度佔領全朝鮮,甚至一度打進明朝東北。後因朝鮮各地義軍加上明朝軍援,以及日本水軍不強補給被切斷,沒有成功。和談工作一直進行,但秀吉提出「明朝投降」及「割讓半個朝鮮」要求得到明朝的回覆是「封汝為日本國王」,因此1597AD(慶長2年)再次派出十四萬部隊侵朝,稱為慶長之役。不過戰事不順,加上第二年秀吉死去,日軍退兵。

一般認為秀吉侵略朝鮮是繼承了織田信長的遺志、並且需要更多領土分賞功臣,而歐洲國家向外擴張的政策也成了仿傚的對象。

安土、桃山文化

以信長與秀吉居城來命名的安土、桃山文化,其背景是百年多戰亂之後的統一,在文化與經濟方面則因為障礙消除而全國性流動,以及對外貿易興盛,因此形成一種以強權大名、豪商等建立起來雄偉、豪華的文化,同時不帶佛教色彩,而加進異國色彩,例如油畫、歐式雕刻及許多外來語。

建築方面,城郭在戰國時代末期以前都是在山上險阻地做簡單構造的山城,但之後,平地上的平城變多,以天守閣為中心向外圍了一圈城牆與壕溝,而且因為鐵砲傳入,城郭參考西方工法更為堅固,代表性的有安土城、伏見城與大坂城。城內仍是以書院式建築為主,但裝飾的繪畫與雕刻華麗。繪畫方面,信長與秀吉重用狩野永德,狩野派就此興起,另外還有海北友松與長谷川等伯等人。雕刻方面日趨裝飾性,佛教色彩漸少。

漆器上的描金術發達。陶器方面因文祿慶長之役從朝鮮帶回陶工,開始燒製有田燒(佐賀縣)、薩摩燒(鹿兒島縣)、萩燒(山口縣)。另外也帶回活字印刷術。

透過貿易帶進很多陶器,茶道盛行。堺豪商千宗易(利休)受禪宗影響,將「幽」「寂」(本質為簡樸、和敬、閑寂)融入茶道形成體系。花道並隨茶道興起。

十七世紀初,出雲的阿國在京都開創「歌舞伎踴」,邊唱歌邊跳舞,女歌舞伎興起,但由於政治力介入,最後演變成現代這種以成年男子表演,以藝不以色為本的表演,而三味線伴奏的「淨瑠璃節」對歌舞伎影響很大,接著配合淨瑠璃節表演的木偶劇「人形淨瑠璃」也盛行,此外還有農村夏季的盂蘭舞。

一般生活方面,從一天兩餐變三餐、公家與武家從吃粥變吃白飯、城市出現二樓平房與瓦房、女性穿花多樣的窄袖便服,稱小袖,垂髮改結髮。男性少帶冠帽,改挽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