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揆

鎌倉末期以來,地頭與名主之下的普通農民愈來愈有實力,畿內及周遭地區的農民開始發展組織「村」,例如負責祭祀的「宮座」成為管理中心,「寄合」就是村民大會,制訂公約「村掟」,並自己行始警察權與裁判權,稱為「惣」「惣村」,有些地方幾個村聯合成「鄉」,工商發達的地方惣就是工商組織。

村組織開始向莊園領主承包工作,但同時因為天災、人禍等原因也成為向領主抗爭的單位,當他們集體武力相向時,通稱為「一揆」,也就是農民起義(土一揆)。第一次大規模的土一揆是1428AD的「正長土一揆」,從京都附近漫延到近畿,要求發佈德政令以減免債務及年貢(此類目的稱德政一揆)。

應仁之亂

與鎌倉幕府相同,室町幕府同樣希望一個中央獨裁體制,因此與地方守護有基本矛盾,而關東的鎌倉府也日漸成為威脅。1438AD,六代將軍足利義教趁鎌倉公方足利持氏與關東管領上杉氏對立時出兵,殺死持氏,為永享之亂。1441AD,義教被四職之一的赤松滿祐所殺,為嘉吉之亂,經此一役將軍權威大幅衰弱

足利義政就任第八代將軍,不問政治,醉心文化,在京都近郊東山建立銀閣別墅。由此產生高雅的東山文化,但也使幕府的財政與權威更加混亂。實權落入管領細川勝元與山名持豐(宗全)兩人手中,也開始兩派鬥爭。義政的弟弟與兒子的繼任問題背後也是細川與山名較勁,另外兩派也捲入斯波、畠山兩家的繼承問題,地方上守護大名也分別選邊站,終於在1467AD爆發為期十一年的「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整個京都淪為戰場,大半市街燒毀,日本各地也發生戰亂,直到宗全與勝元相繼死去,齊聚京都的地方勢力逐漸散去。

戰亂使得各地守護與國人趁機侵吞莊園,莊園制已徹底滅亡,身為領主的公家與僧侶等只能投靠地方大名,也因此把京都的文化散佈到地方。至於幕府本身的統治範圍僅剩山城國。

農工商業

自南北朝以來至今,雖然戰亂不止,但農業因技術精進獲得發展,包括灌溉、肥料、一年兩穫的農作物等。以目的來說,包括手工業原料(楮、漆)、茶道(茶樹,京都宇治)、城市食物(蔬菜,京都與奈良),其他產業包括金屬工業(農具、廚具、刀劍)、紡織業(絲綢、麻織,京都西陣織)、造紙(美濃、播磨、越前)、釀酒(近畿一帶)。手工業從原本從屬貴族及大寺院下獨立出來,開始朝向大量生產與市場導向

農業與手工業的交易需求促進商業發展,市集更頻繁、常態,商人受當地領主監督、繳稅就可販賣產品;城市裡的店家也增多。之前誕生的「座」,依靠有實力的公家與寺院、繳稅,便獲得全國一定地區的買賣壟斷與免除關稅。初期的座是保護同業利益,但後期因其封閉性反而阻礙工商發展。

永樂通寶成為標準貨幣,但其他宋、元貨幣及地方私鑄的劣質銅錢都有流通,因此幕府與之後的戰國大名多次發佈「選錢令」,決定可流通的貨幣與兌換匯率

商業與宗教朝拜的流行,促使運輸業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