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合貿易

室町幕府的經濟基礎建立在幾個方面。「公方御料所」「政所御料所」是直轄領地,由譜代家臣管理,收取年貢。另外,幕府初年徵收段錢(土地稅)、棟別錢(戶稅)與關錢(交通要地設立關所收稅),但成效不彰,足利義滿時代改以針對高利貸業者「土倉」及釀酒業「酒屋」提供保護與特權,藉以徵收高額土倉役與酒屋役替代。

第三個來源是與明朝的勘合貿易。鎌倉末期為了建造建長寺,曾派「建長寺船」至中國貿易賺取建寺費用;足利尊氏時代,也為了建天龍寺而派遣「天龍寺船」,這些都非制度化的貿易。

1369AD明太祖遣使日本要求朝貢與鎮壓倭寇,因當時仍處南北朝時期,且日本不知明已替代元,故無下文。1373AD,明使晉見義滿。1401AD,義滿命九州探題勦倭寇,同時以「日本國王臣源」名義向明朝貢,明成祖發出致「日本國王源道義」國書(道義是義滿出家後法名)。1404AD,雙方達成「勘合貿易」協定,明朝禮部製作「勘合符」做為日本官方船隻證明,貿易船來到中國,交出勘合符與明朝持有的底簿比對,符合者勘合符收回並進行貿易。明朝每一代皇帝各發行一百道勘合符,皇帝死後剩下的直接收回。勘合貿易期間共發行六百道勘合符。

貿易船在寧波核對勘合符,在北京交易,由於是朝貢形式,關稅及相關費用全免,成本甚低。日本出口以銅、硫磺、黃金、刀劍、扇子、漆器為主,進口銅錢,後期進口生絲、紗、絹綢。永樂銅錢大量進入日本,成為後來日本的標準貨幣(永樂通寶)。

義滿死後,四代將軍義持接受與明朝的邦交是喪權辱國的觀念,因此雙方來往中斷,直到1432AD六代將軍義教時恢復,勘合貿易內容也修改為每十年一次,每次三艘船。

雙方貿易集中在博多與堺兩地,到了後期分別為大內氏與細川氏把持,兩派相爭,最後盡入大內氏之手。1551AD大內氏滅亡,勘合貿易也中止。

倭寇

倭寇分前後兩期。元末明初,九州與瀨戶內海沿岸土豪也向中國貿易,但如果貿易不順,就會變成倭寇。此類倭寇到勘合貿易開始後就被鎮壓。勘合貿易中止後,倭寇再起,直到十六世紀末才為豐臣秀吉禁止。

後期的倭寇不全為日本人,明史日本傳:「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皇明四夷考:「賊中皆華人,倭奴直十之一二」。倭寇根據地在九州松浦、對馬與壹岐等地。

高麗比中國受到倭寇更大的影響。清勦倭寇甚有名的李成桂,1392AD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李氏朝鮮,循中國的前例向義滿交涉鎮壓倭寇與勘合貿易,建立日朝貿易,由對馬的大名宗氏主導。日本出口品除銅、硫磺外還有琉球中轉商品,進口主要為棉布。對口港主要為三浦:「富山浦」(釜山)、乃而浦(齊浦)、鹽浦(蔚山)。

日朝貿易並未使倭寇消失,故1419AD朝鮮水軍襲擊對馬,稱「應永之外寇」。然日朝貿易真正衰弱肇因於日本人不滿在朝鮮待遇愈來愈差,而於1510AD發起的三浦之亂。

十五世紀前半尚氏建立琉球王國,利用明朝禁止民間貿易,從而成為東北亞與東南亞之間中轉貿易中心,向日本出口南洋的胡椒、藥材、香木等商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