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政

由於藤原賴通沒有外孫可當天皇,而由後三条天皇即位(其母為藤原道長之女姸子與三条天皇所生之女),1069AD後三天皇發佈莊園整理令,設置記錄莊園券契所(記錄所),雖無大成效,但已打擊攝關家的經濟威望。
繼位的白河天皇1086AD為保自己兒子繼承權對抗弟弟輔仁親王,因而退位成為上皇,兒子繼位為堀河天皇,但自己仍在院廳執政,開啟史上首次院政。其後還有鳥羽及後白河兩次院政,時間長達一世紀。

院政對攝關政治是一大打擊。院政架構下藤原氏雖仍擔任攝政或關白,但實權已轉移到院廳。上皇權威來自三種因素:
1.三位上皇個性都強烈。
2.院廳與上皇不再過去既有的體系中,因此較少受到約束。
3.不滿攝關家壓迫的中下層貴族與國司、地方領主們都集結在院廳,形成上皇的近臣。

因而形成
院廳>朝廷
上皇>天皇
院宣與院廳下文>宣旨與官符
院近臣>藤原氏等太政官
父權>外戚
的優勢地位,天皇等於變成皇太子。後來三位上皇都「皈依佛門」成了法皇,這段時期甚至有法皇、上皇、天皇並存的情形。

知行國

外戚與父權都是私人關係超越律令體制,國衙領也變成國司的私人領土。於是地方制度方面興起了「知行國」,名義上的國主是上皇、高級貴族跟寺社等,這些人派親戚去當國司,而地方武士團的私人武力性質更為濃厚,這是封建制度的開始

寺院也有自己的僧兵,由莊園內的農民與低級僧侶組成,他們憑著武力與宗教力量經常要脅朝廷,例如奈良的藤原氏氏寺興福寺與比叡山延曆寺,他們被稱為「南都、北嶺」。不過由於寺院都找貴族子弟當自家的領導人,故寺院是一種主流勢力,他們不像下級武士會革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